翻譯「等值性」不是「機械式轉換」
反Jehovah或「耶和華」神名翻譯的人,其實是出於一種對「神名」拼寫
及發音的迷思,所以認為可以像「電碼」轉譯那樣進行一種「一對一」式的
「機械轉換」。翻譯學雖然也有所謂「等值性」原則,卻不是反Jehovah者
所想像的那種「原文內容和形式的機械轉換」,而是側重「譯文」要對讀者
產生「原作者」通過其作品想要達到的「效果」。
反Jehovah或「耶和華」神名翻譯的人,其實是出於一種對「神名」拼寫
及發音的迷思,所以認為可以像「電碼」轉譯那樣進行一種「一對一」式的
「機械轉換」。翻譯學雖然也有所謂「等值性」原則,卻不是反Jehovah者
所想像的那種「原文內容和形式的機械轉換」,而是側重「譯文」要對讀者
產生「原作者」通過其作品想要達到的「效果」。
尋找「失蹤的約櫃」?
我們只要考察聖經歷史,就知道反Jehovah者那種「機械式翻譯」的想像
是不可能的。首先,反Jehovah要確認「原作」的內容,就要先找到存放
十誡「石版」的約櫃(王上八9、代下五10),因為,聖經說當初這兩塊「
法版」是「神用指頭寫的石版」(出三一18、申四13)。要知道神當初在
「法版」上寫的「神名」原貌,非得找到失蹤的約櫃不可。
我們只要考察聖經歷史,就知道反Jehovah者那種「機械式翻譯」的想像
是不可能的。首先,反Jehovah要確認「原作」的內容,就要先找到存放
十誡「石版」的約櫃(王上八9、代下五10),因為,聖經說當初這兩塊「
法版」是「神用指頭寫的石版」(出三一18、申四13)。要知道神當初在
「法版」上寫的「神名」原貌,非得找到失蹤的約櫃不可。
就算找到十誡「法版」,上面「神名」也無法「讀」出
姑且不論約櫃能不能再找到,我們連神當初用什麼文字寫下都不確定。假
設是古希伯來文好了,但猶太人在公元前5世紀已改採「亞蘭文字母」、
放棄原來的「腓尼基字母」,現存希伯來聖經的YHWH神名早已非「原貌
」。就算幸運找到了十誡法版,上面的「神名」也無從「讀」出,因為現
行希伯來「母音」系統是到主後第九、十世紀才出現。只能憑「猜測」的
讀音,又如何「一對一」的「音譯」?
姑且不論約櫃能不能再找到,我們連神當初用什麼文字寫下都不確定。假
設是古希伯來文好了,但猶太人在公元前5世紀已改採「亞蘭文字母」、
放棄原來的「腓尼基字母」,現存希伯來聖經的YHWH神名早已非「原貌
」。就算幸運找到了十誡法版,上面的「神名」也無從「讀」出,因為現
行希伯來「母音」系統是到主後第九、十世紀才出現。只能憑「猜測」的
讀音,又如何「一對一」的「音譯」?
神啟示神名要人永遠「傳遞」的是「讀音」或「意義」?
反Jehovah者對「神名」發音有一種近乎著魔的「迷戀」,巴不得神對
摩西啟示時,就在一旁用錄音筆錄下神親口說的神名「發音」。但我們有
什麼根據可以確認神啟示「神名」,並要求人永遠「紀念」時所要求的是
神名的「讀音」,而不是「我是」這神名的「意義」。
反Jehovah者對「神名」發音有一種近乎著魔的「迷戀」,巴不得神對
摩西啟示時,就在一旁用錄音筆錄下神親口說的神名「發音」。但我們有
什麼根據可以確認神啟示「神名」,並要求人永遠「紀念」時所要求的是
神名的「讀音」,而不是「我是」這神名的「意義」。
強盜巴拉巴也叫「耶穌」!若「發音」神聖,神怎會選此名?
若「讀音」比「意義」重要,天使怎會要馬利亞用「耶穌」這當時普遍的
菜市場名來命名,以致於新約還要用「拿撒勒人」耶穌來區隔「同名」者
?您可知道,彼拉多問猶太群眾要釋放強盜巴拉巴或耶穌,這位巴拉巴的
名字也叫「耶穌」?所以NEB(New English Translation)的太二七16
就寫出Jesus Barabbas這名,只是多數譯本覺得這太冒犯了,所以都將
抄本中的「耶穌」略去。
若「讀音」比「意義」重要,天使怎會要馬利亞用「耶穌」這當時普遍的
菜市場名來命名,以致於新約還要用「拿撒勒人」耶穌來區隔「同名」者
?您可知道,彼拉多問猶太群眾要釋放強盜巴拉巴或耶穌,這位巴拉巴的
名字也叫「耶穌」?所以NEB(New English Translation)的太二七16
就寫出Jesus Barabbas這名,只是多數譯本覺得這太冒犯了,所以都將
抄本中的「耶穌」略去。
我們沒有理由比神「自己」更在乎原始「讀音」
若「讀音」的「精準傳遞」是神的旨意,神怎會任由讀音「失傳」?神難
道沒有能力保守這「讀音」流傳下來?難道不能透過異夢、異像重新教導
所謂「正確」的「讀音」?若這些都不是神的選項,我們就沒有理由比神
自己更在乎所謂的原始「讀音」,把讀音「偶像化」、「絕對化」。
若「讀音」的「精準傳遞」是神的旨意,神怎會任由讀音「失傳」?神難
道沒有能力保守這「讀音」流傳下來?難道不能透過異夢、異像重新教導
所謂「正確」的「讀音」?若這些都不是神的選項,我們就沒有理由比神
自己更在乎所謂的原始「讀音」,把讀音「偶像化」、「絕對化」。
「能指」與「所指」之間的結合是「任意性」的
讀過語言學,就知道索緒爾(Saussure)的符號學理論,他認為「能指」
(signifier,用以表示者)與「所指」(signified,被表示者)之間的結合
是「任意性」的,沒有必然的聯繫。我們可以用dog這種「聲音」來指
「狗」這個概念,但也可以選擇別種「聲音」,所以法語可以用chien
、德語可以用hund來指「狗」。
讀過語言學,就知道索緒爾(Saussure)的符號學理論,他認為「能指」
(signifier,用以表示者)與「所指」(signified,被表示者)之間的結合
是「任意性」的,沒有必然的聯繫。我們可以用dog這種「聲音」來指
「狗」這個概念,但也可以選擇別種「聲音」,所以法語可以用chien
、德語可以用hund來指「狗」。
別把神名「發音」絕對化,變成異教「密咒」
神比語言學家更了解人類語言符號的這種特性。所以把神名「發音」加
以「絕對化」,認為只有透過這種「獨一無二」的「聲音」,才能指向
那神聖的對象,其實是不了解「能指」(神名發音)與「所指」之間的任
意性,反把神名變成了類似異教的「密咒」,彷彿只要「發音」準確就
可以召來神靈,把作為「主體」的神變成了任法術擺弄「工具」。
神比語言學家更了解人類語言符號的這種特性。所以把神名「發音」加
以「絕對化」,認為只有透過這種「獨一無二」的「聲音」,才能指向
那神聖的對象,其實是不了解「能指」(神名發音)與「所指」之間的任
意性,反把神名變成了類似異教的「密咒」,彷彿只要「發音」準確就
可以召來神靈,把作為「主體」的神變成了任法術擺弄「工具」。
牛「軋」糖不論怎麼讀,大家都知道「指」什麼
再舉個例子,台灣知名伴手禮牛「軋」糖,讀音可以說是一團亂,早先
多讀zhá(ㄓㄚˊ)、後來又有人認為gá(ㄍㄚˊ)才是正解,因為比較接
近英文nougat發音。但不論怎麼「發音」,大家都知道就是指那種麥
芽糖、花生、奶粉作成的甜點。
再舉個例子,台灣知名伴手禮牛「軋」糖,讀音可以說是一團亂,早先
多讀zhá(ㄓㄚˊ)、後來又有人認為gá(ㄍㄚˊ)才是正解,因為比較接
近英文nougat發音。但不論怎麼「發音」,大家都知道就是指那種麥
芽糖、花生、奶粉作成的甜點。
「聲音音響」就只是一種「約定」,不必「絕對化」
就算選定了gá(ㄍㄚˊ),也不是這種「發音」和「牛軋糖」有什麼「
內在聯繫」,非透過這種「聲音」才能指向牛軋糖,純粹是「任意性」
的「約定」,為了溝通方便而已。韓國首都「서울」(讀作:seo-ul)
不管譯為「漢城」,或改譯為今日的「首爾」,指向的都是同一個地
方,那種「聲音音響」就只是一種「約定」,不必加以「絕對化」。
就算選定了gá(ㄍㄚˊ),也不是這種「發音」和「牛軋糖」有什麼「
內在聯繫」,非透過這種「聲音」才能指向牛軋糖,純粹是「任意性」
的「約定」,為了溝通方便而已。韓國首都「서울」(讀作:seo-ul)
不管譯為「漢城」,或改譯為今日的「首爾」,指向的都是同一個地
方,那種「聲音音響」就只是一種「約定」,不必加以「絕對化」。
「同」名但「異」譯:「腓力」與「腓利」
回到聖經「翻譯」,也不是像某些人想像的那麼死板。拼寫、發音相同
,「譯名」就應該一樣嗎?初代教會七執事之一的「腓利」(徒六5)和耶
穌揀選的門徒「腓力」(太十3)同名,都是Φίλιππος(Philippos),但和合
本卻加以區別。
回到聖經「翻譯」,也不是像某些人想像的那麼死板。拼寫、發音相同
,「譯名」就應該一樣嗎?初代教會七執事之一的「腓利」(徒六5)和耶
穌揀選的門徒「腓力」(太十3)同名,都是Φίλιππος(Philippos),但和合
本卻加以區別。
聖經有幾個「耶穌」?幾個「以賽亞」?
很多人也都知道,徒七45與來四8的「約書亞」,原文也就是「耶穌」
的名字Iesous。另外,西四11保羅的同工「耶數」,其實也和耶穌同
名,只是和合本故意翻譯成不同的名字以茲區別。再如先知以賽亞,和其
同名的有六人,但和合本只將先知譯為「以賽亞」,其他都譯為「耶篩亞」
(如代上三21、代上二五3、代上二六25、拉八7、拉八19、尼十一7)。
很多人也都知道,徒七45與來四8的「約書亞」,原文也就是「耶穌」
的名字Iesous。另外,西四11保羅的同工「耶數」,其實也和耶穌同
名,只是和合本故意翻譯成不同的名字以茲區別。再如先知以賽亞,和其
同名的有六人,但和合本只將先知譯為「以賽亞」,其他都譯為「耶篩亞」
(如代上三21、代上二五3、代上二六25、拉八7、拉八19、尼十一7)。
「異」名但「同」譯
以上是「同」名「異」譯,和合本也有「異」名「同」譯的例子,例如
創二六34以掃的岳父「比利」(Beeri)和代上七36亞設支派的「比利」
(Beri),原文拼寫不同,但和合本卻譯為同名。
以上是「同」名「異」譯,和合本也有「異」名「同」譯的例子,例如
創二六34以掃的岳父「比利」(Beeri)和代上七36亞設支派的「比利」
(Beri),原文拼寫不同,但和合本卻譯為同名。
翻譯不是「音譯」或「意譯」非此即彼
此外,翻譯不是「音譯」或「意譯」非此即彼,還有許多其他譯法。例如
Y-intersection(三岔路口)用的就是「表形」法。另外,「音譯加表意」
法,則是先音譯,再加上該物所屬的「類別」,如carbine(卡賓槍)、
flannel(法蘭絨)。還有「部分音譯、部分意譯」法,例如neon sign(霓
虹燈)、motor cycle(摩托車)。
「拼音系統」不同,翻譯結果及「讀音」就不同
「音譯」也不是像某些人想像的那般「機械式」的精準,採用的「拼音
系統」不同,翻譯結果及「讀音」就可能不同。例如日語把「毛澤東」
唸成「mō-taku-tō」、韓語把「曹操」唸成조조(jo jo),請反「耶
和華」的人聽看看能否聽得懂?至於「瑞士」、「瑞典」這種「音譯」
,用「普通話」讀來更是完全不像,倒是閩南語將「瑞」字讀成「Sui
(蘇伊)」,更接近原始發音。
「音譯」也不是像某些人想像的那般「機械式」的精準,採用的「拼音
系統」不同,翻譯結果及「讀音」就可能不同。例如日語把「毛澤東」
唸成「mō-taku-tō」、韓語把「曹操」唸成조조(jo jo),請反「耶
和華」的人聽看看能否聽得懂?至於「瑞士」、「瑞典」這種「音譯」
,用「普通話」讀來更是完全不像,倒是閩南語將「瑞」字讀成「Sui
(蘇伊)」,更接近原始發音。
對Jehovah(耶和華)譯名更多「同情的理解」
談了這麼多,只想說明一件事,就是對「翻譯學」及「語言學」了解越
多,就更能「體諒」聖經翻譯工作的不容易及「先天限制」。在YHWH
沒有母音下,保留YHWH加上註記的adonay三母音變成YaHoWaH
(Jehovah),使其具有「可讀性」,再用這個「聲音」去代表、指向原
文的YHWH,毋寧可視為一種「無法音譯」下,翻譯的「巧思」
談了這麼多,只想說明一件事,就是對「翻譯學」及「語言學」了解越
多,就更能「體諒」聖經翻譯工作的不容易及「先天限制」。在YHWH
沒有母音下,保留YHWH加上註記的adonay三母音變成YaHoWaH
(Jehovah),使其具有「可讀性」,再用這個「聲音」去代表、指向原
文的YHWH,毋寧可視為一種「無法音譯」下,翻譯的「巧思」
跟著學術主流意見不斷「改」翻譯?
雖然今日部分學者認為YHWH讀音可能是「Yah-weh」,但這也只是
一種「可能性」,倘若日後學術界又有新的主流意見,是不是YHWH
神名翻譯要再跟著「改」一次?
雖然今日部分學者認為YHWH讀音可能是「Yah-weh」,但這也只是
一種「可能性」,倘若日後學術界又有新的主流意見,是不是YHWH
神名翻譯要再跟著「改」一次?
YHWH譯名要考慮華人「社群」的普遍認知
更改「耶和華」譯名,不是只涉及TJC內部,也涉及我們如何和其他
基督徒、乃至於社會大眾「溝通」的問題。採用一個只有TJC內部知
悉、外人卻陌生或可能混淆的新譯名,其實是無視於「語言」的約定
俗成,以及語言和「使用社群」的密切關係。
更改「耶和華」譯名,不是只涉及TJC內部,也涉及我們如何和其他
基督徒、乃至於社會大眾「溝通」的問題。採用一個只有TJC內部知
悉、外人卻陌生或可能混淆的新譯名,其實是無視於「語言」的約定
俗成,以及語言和「使用社群」的密切關係。
禁止說哈利路「亞」(Yah)嗎?
至於把「耶穌」和「耶和華」對立起來更無必要,哈利路「亞」(Yah)
的Yah就是YHWH(耶和華)的縮寫,難道也要禁止說哈利路「亞」嗎
?神觀若清楚,就知道讚美「耶穌」也就是讚美「耶和華」,因為耶穌
說「我在父裡面,父在我裡面」(約十四10),父、子有別,但又完全
合一。
至於把「耶穌」和「耶和華」對立起來更無必要,哈利路「亞」(Yah)
的Yah就是YHWH(耶和華)的縮寫,難道也要禁止說哈利路「亞」嗎
?神觀若清楚,就知道讚美「耶穌」也就是讚美「耶和華」,因為耶穌
說「我在父裡面,父在我裡面」(約十四10),父、子有別,但又完全
合一。
耐心等待「共識」,多關心神國、神義!
如果真的不喜歡Jehovah(耶和華),其實可以採用「識(書寫)」「讀」
分離,也就是如黎為昇傳道把「耶和華」當成代表YHWH原文的「符
號」,至於「讀音」則依個人的選擇。不喜歡Jehovah(耶和華)的人
可以鼓吹自己的主張,但也請尊重其他基督徒的選擇,耐心等待TJC
及基督教社群形成共識。在此之前,把更多心力放在「行公義、好憐
憫」等神國更重要的事上,或許更有價值!
分離,也就是如黎為昇傳道把「耶和華」當成代表YHWH原文的「符
號」,至於「讀音」則依個人的選擇。不喜歡Jehovah(耶和華)的人
可以鼓吹自己的主張,但也請尊重其他基督徒的選擇,耐心等待TJC
及基督教社群形成共識。在此之前,把更多心力放在「行公義、好憐
憫」等神國更重要的事上,或許更有價值!